據悉,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高速增長背后也存在憂患,難獲國際認可與國內醫改壓力同在。業界專家指出,傳統中醫藥優秀配方依照現代藥物理論進行二次改造,才能為產業發展拓展新天地。
數據顯示,在整體經濟面對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去年上半年,醫藥工業是中國全部十二個工業門類中增速最快、唯一總體超過20%的行業。在心腦血管、腫瘤、泌尿等多個治療領域,一些中藥大品種的市場銷量均超過一般化學藥品。
在中國中藥產業發展勢頭向好的同時,仍面對著“內憂外患”的尷尬現實:中國尚未有一例治療性中藥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批準,英國也于今年在全境內禁售中成藥;在中國國內,仍有許多中藥品種難以提供西醫認可的循證證據。
此外,在中國醫保支付呈現按病種付費、按醫保支付能力定價等趨勢背景下,有專家認為中藥未來難以進入醫保,行業將在10年之內迎來“生死時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丁健指出,中國中醫藥產業正欲求通過大品種“二次開發”尋求發展。
丁健介紹說,中國多地都投入很大的科研力量,將中華傳統藥典中的優秀配方依照現代藥物理論進行二次改造和開發,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天津市,多個現代中藥研發生產相關技術平臺已建立起來。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邱峰表示,在藥效物質和作用原理基本清楚的基礎上,明確臨床定位,優化處方,改進工藝,提升質量,才能讓中國人運用千年的“經典古方”重煥“青春”。
在中醫藥大省吉林省,當地也正針對部分名優大品種不同程度地存在劑型老化、劑型不合理、服用量大和服用不便等問題,設立了中藥二次開發專項。
吉林省科技廳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吉林省已投入科研經費1.66億元,帶動企業投入19.5億元,支持64個醫藥大品種開展二次開發。據統計,這64個品種2013年預計實現銷售產值193.2億元,投入產出比為1:9。
吉林省科技廳醫藥辦主任陳長寶說:“對吉林這樣一個科研經費比較緊張的省份來說,二次開發專項真正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加快中成藥與國際醫藥標準接軌的速度?!?/span>
丁健表示,預期2016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將為1.2萬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3%至6%。目前全球藥用植物及其制品市場規模為600億美元,并將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激增,“中國中醫藥產業顯然不應放過這個重要的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