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2011年是丙肝治療領域很令人振奮的一年,兩個丙型肝炎蛋白酶抑制劑的新藥——Boceprevir和Telaprevir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了。這兩個藥物和干擾素、利巴韋林聯合使用被用來治療1型丙肝,治愈率從以前的20%左右提高到了60%(根據Ⅲ期的臨床試驗)。目前,這兩個藥物已經被丙肝治療指南列為首選藥物。
很多艾滋病患者由于之前的社會和生理因素,同時也會感染丙肝。對于這些人,共同治療艾滋病和丙肝是最理想的境界,但是由于很多因素,丙肝的治療可能需要被延遲或者暫停。一般情況下,丙肝的治療療程比較長,藥物的副作用比較明顯,如果患者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決心,還不如不治療。否則,一旦患者不能堅持,反而會產生抗藥性。另外,盡管有了新的藥物,丙肝的治愈率也只有60%。因此,如果艾滋病患者的丙肝不是很嚴重的話,可以考慮等一等再治療。現在對于丙肝治療的研究很火熱,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兩年里就會有更有效的藥物被FDA批準,到那時再考慮治療也不遲。特別是目前,艾滋病的治療藥物和新的丙肝治療藥物有比較多的藥物間相互反應,在用藥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
Boceprevir并沒有獲得FDA批準用來治療艾滋病和丙肝共同感染的患者,但由一些小規模的臨床試驗發現,聯合使用Boceprevir和干擾素、利巴韋林治療丙肝和艾滋病合并感染的患者,其丙肝病毒的清除率比不使用Boceprevir者要高。但是,Boceprevir和艾滋病治療藥物的藥物間相互反應比Telaprevir要多,尤其是和蛋白酶抑制劑及轉錄酶抑制劑。Boceprevir是被CYP3A4/5代謝的,所以抑制劑和誘導劑都會造成該藥血藥濃度的改變。
Telaprevir和Boceprevir很相似,不同的是和艾滋病治療藥物的藥物間相互反應沒有Boceprevir那么多。根據一些藥代動力學的試驗,Telaprevir可以和整合酶抑制劑拉替拉韋鉀(Raltegravir)聯用而且不需要改變劑量。如果和轉錄酶抑制劑依法韋侖(Efavirenz)聯用的話,劑量就要增加到1125毫克/8小時,而該藥不適合和Boceprevir共同使用。并且,Telaprevir可以和蛋白酶抑制劑中的硫酸阿扎那韋(Atazanavir)聯合使用,而Boceprevir不建議和任何蛋白酶抑制劑共同使用。
艾滋病和丙肝共同感染的患者往往需要密切跟蹤和隨訪,筆者所在的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附屬醫院就有一個門診是專門接診艾滋病和丙肝共同感染者,此類患者一般每隔3~4個月定期來復查一次。在門診,藥師在醫師定向協議的授權下,可以有權為患者檢查生化指標,詢問患者癥狀和相關藥物的副作用,并根據生化指標來判斷藥物療效,繼而決定是否還需要繼續丙肝的治療。如果療效沒有達到預定效果,就沒有必要繼續使用治療丙肝的藥物。
近兩年,有不少正在開展的臨床試驗都是有關丙肝治療的研究,這些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讓患者能夠不必使用干擾素就可以控制住丙肝,筆者希望這其中能有藥物相互反應極小的新藥可供艾滋病和丙肝共同感染者使用。